视频剪辑 AI 智能体来了,短剧创作效率提升 20 倍以上

近日,南京智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旗下北斗智影 AI 创作者平台(以下简称北斗智影)发布了视频剪辑 AI 智能体——七星 Agent

logo

近日,南京智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旗下北斗智影 AI 创作者平台(以下简称北斗智影)发布了视频剪辑 AI 智能体——七星 Agent

据介绍,七星 Agent 集成了多模态理解能力,通过内容理解大模型,可以实现对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形式的精准分析。该模型具备人脸识别、情感分型、特征提取与融合等功能,能够深入理解复杂的创作意图,精准总结视频核心内容,进而提升内容理解的效率和准确性。

更确切地说,七星 Agent 是一个一站式的 AI 创作解决方案,通过其 “一键托管” AI 智能体协同功能,可以从创意构思、内容创作到内容发布全链路为内容创作者和企业赋能。与传统创作流程相比,借助七星 Agent 全链路创作效率可以提升 20 倍以上。例如,原本需要 30 分钟的视频素材剪辑工作,现在仅需 3 分钟即可完成,极大地节省了创作时间和成本。

以视频理解 Agent 为例,通过自然语言交互,输入简单的视频总结内容,只需要 30 秒,就可以输出一个精准的视频内容总结,只需要 1 分钟就可以完成深度的内容创建任务及其规划。再拿创作 Agent 来说,有别于传统依赖于创作者本人经验的模式,Agent 可以围绕吸引力、叙事力、情感力三个维度,解析爆款短剧基因,精准定位黄金 3 秒、结尾悬念以及情感爆点,实现数据驱动剪辑,帮助创作者抓住观众眼球、留住观众并引发情感共鸣。

这一系列功能不仅能够提高创意设计的效率,同时还可以提升作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值得关注的是,北斗智影的定位是 AI 内容创作与海外短剧分销,可以看出,其尤为看重全球市场。近两年,短剧凭借短周期、低投入、高收益的特性以极快的速度在国内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但很快无论是题材还是制作都已经面临饱和的局面,短剧出海逐渐进入公众视野,成为中国内容产业的新蓝海。

AI 技术在内容本地化方面也发挥着关键作用。北斗智影自主研发的 AI 工具支持 28 种语言和方言的智能翻译与文化适配。此次七星 Agent 中还提供了翻译 Agent,主要目的就是致力于打破语言障碍,实现字幕翻译的情感驱动和多角色情感还原。该功能不仅能够准确翻译文本,还能原声复刻演员音色,完美还原情感细节与情绪张力,确保内容在跨语言传播时能够原汁原味地传递情感,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

“七星 Agent 核心的产品目标,是让每位普通人都可以拥有自己专属的 AI 创作团队。虽然现在它还不能完全媲美业内顶尖的创作者的创作能力,但是我们的目标是先让它媲美 80%的创作者,从而释放重复的劳动,实现从创意到发布一键托管。”北斗智影 AI 产品总监张竣清强调。

与此同时,北斗智影还通过 API 赋能企业主,实现批量翻译、剪辑和分发,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级的分发效率。同时,公司还为企业提供私有化部署方案,满足不同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目前,七星 Agent 已经正式上线运营,用户可以进入北斗智影AI PC网站进行体验。张竣清指出,未来他们还将继续深耕人工智能技术在内容创作领域的应用,不断优化七星 Agent 的功能,包括开发多模态的创作 Agent、数据运营 Agent 等等,进一步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高效的创作工具,推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发展。

可以看到,当下,海外短剧市场正在以惊人的速度疯狂增长,2024 年内购收入飙至 5.7 亿美元(约 40 亿元),同比增长了 12 倍。据 Sensor Tower 统计数据,2025 年 Q1,全球短剧应用累计内购收入逼近 23 亿美元。全球短剧应用下载量突破 3.7 亿次,美国市场单季度贡献 3.5 亿美元收入,占全球 49%,东南亚、拉美下载量暴涨 69%和 61%。

然而,当前内容分发市场却面临诸多困境。长尾内容过剩,大量作品无法二次变现,桥段同质化严重,创作成本与收益失衡,仅有 10% 的内容能产生收益;公域流量成本高企,90% 的成本投入在社交媒体投流,且仅为曝光付费,难以保障付费结果;供给关系失衡,AI 带来的内容创作爆发与滞后的分发效率形成矛盾,出品方、制作方内容回收困难,创作者也难以找到合适的版权内容进行分发。

“在 AI 时代下,内容创作如何做到平权,如何实现供给平衡?我们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并且寻求突破,我们希望可以做成一个可以赋能超级个体的内容变现分发平台。”北斗智影 CEO 阿当表示。

对此,北斗智影推出了 AI + 超级个体分发体系,该体系以内容即商品为核心理念,将供给模式从 “以产定销” 转变为 “以销定产”,有效减少长尾内容浪费。通过 AI 技术,构建面向内容创作与分发结果交付的解决方案,实现从内容生产、分发到消费的全链路优化。

并且,北斗智影还在去年明确提出了“让人人都可以成为优秀创作者”的 AI 战略愿景,为此,公司整合了各类 AI 技术和产业资源,打造了覆盖短剧全生命周期的 137N 智能产品生态体系。

其中,“1”指的是智能分发大模型;“3”是三个关键业务场景,即内容理解场景、创作理解场景和分发理解场景;“7”就是全新上线的“七星 Agent”;而“N”指的是基于“137”场景衍生出来的 N 项细分内容,包括黄金 3 秒提取结尾权限的剧情吸引力分析、社交传播潜力分析等能力。

在具体实践中,北斗智影借助 AI 智能剪辑提升内容生产效率,快速生成高质量切片;利用超级个体的私域流量分发,形成规模效应,将公域付费占比降至 20%,私域转化提升至 80%;通过智能体协作,根据热点和实时数据复刻爆款能力,实现多模态内容创作,并精准分发至各大社交媒体。同时,分发数据反馈将成为智能体训练语料,进一步优化内容创作与分发流程。

从商业化角度看,北斗智影平台上线 4 个月来累计为创作者带来超 1000 万元收入。平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超过 5000 部内容通过 AI 技术重新激活价值,累计生成超过 1000 万条二创视频,并且,通过平台分发的视频数量超过 50 万条覆盖到了全球市场。从近 7 天全球语言地区收入排名来看,英文、西班牙语、印尼语等语种市场表现突出。

阿当表示,北斗智影制定了清晰的发展规划,从 2024 - 2027 年分阶段推进,逐步覆盖影视、小说、音乐、游戏、服务等多元领域,将构建起庞大的全球增长网络。未来将持续深化 AI 技术在内容分发领域的应用,携手行业伙伴,共同开拓内容产业新蓝海,让优质内容的光芒在全球范围内燎原。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聚合,仅供参考。

Read more

江铜集团:探索数字化转型新优势 赋能高质量发展新突破

近年来,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数字经济发展日趋蓬勃,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加速变革的同时,中国数字化转型或者已经形成的新模式、新业态,成为我国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或者目标,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供了难得机遇。江铜集团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抓机遇、求创新、力突破,把数字化转型作为促进企业管理信息化、生产智能化、资源数字化的高效“工具”,为实现“三年创新倍增”筑牢发展基础,全力推动铜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重中之重,数字化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现在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当前,在面临着严峻挑战、又充满机遇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全球经济发展正值新旧动能转换时期,数字化转型将是江铜集团产业升级的重要目标,也是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向。 数字化转型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数字经济已进入快速发展期,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极大发挥了数字经济对提升经济效率的重要作用,积极带动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解读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等三部门联合印发了《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更好理解《指南》内容,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负责人就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指南》出台的主要考虑是什么?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作出改革部署。当前,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正由概念普及向规模化推广演进,企业“不愿转”问题初步解决,但大部分企业仍面临转型需求不明确、转型路径不清晰、转型解决方案不成熟等问题,“不会转”成为关键堵点卡点。编制《指南》有四方面考虑: 一是提升企业系统谋划能力。针对企业数字化基础薄弱,缺乏系统化战略规划能力的问题,引导企业制定数字化转型规划,明确转型方向和目标,由点及面、由浅及深、由易及难分步推进数字化转型。二是加强企业对标研判能力。针对转型场景复杂多样,企业难以形成转型全局洞察能力的问题,聚焦需求侧共性问题找准转型切入点,分行业构建体系化的数字化转型场景图谱,培育功能完备的通